古稀志犹壮 墨香润晚风

肖平安 作

篆书

提起张鹤龄,在邢台可以说有着相当的知名度。大街小巷的门市牌匾,机关企业的厅堂题词,家居张挂的誓言绝句,画廊书展上的书法力作,都能见到他的墨宝。“邢台市真是行,无人不识张鹤龄”。张鹤龄的大名是广大书法爱好者叫响的。

读诸子百家文章

张鹤龄祖籍湖南省平江县,1936年生于河南。长于忧患,饱经战乱,离乡背井,朝不保夕。十三岁当学徒,打水扫地,受人支使。虽尚年幼,但壮志满怀,劳作之余,秉烛苦读。《幼学琼林》、《古文观止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大学》,唐诗宋词等吟咏背诵,显聪慧灵悟之性,现脱颖而出之才。攻读诸子百家文章,临摹魏晋唐宋法帖,效悬梁刺股之顽强,磨砺铁杵成针之执着。少幼磨难,过早成熟,十六岁独闯天下,赴大上海考取上海话剧团。这也许就是他人生的转折点,从此便与文艺结下不解之缘。

汉帛书 客厅

事业如同耕耘

在剧团工作期间,张鹤龄全身心地投入,凭着一股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毅力,闯难关,攀高峰,排演之余,研读戏剧专著,总结实践经验,涉猎编剧、导演、表演、剧务乃至舞台装置、灯光布景、音响效果等,集多种艺术门类与特技于一身。付出了超常的劳动,展露了非凡的才华。

行书 龙泉花园

事业如同耕耘,你淌出多少血汗,便会有多少收获。张鹤龄从事戏曲编导二十余年,凭籍自己的实力和才干,取得了有口皆碑的显著成果,有幸得到田汉、郭沫若、郭汉成、乔羽、贺敬之等文学巨匠、戏剧大师们的教诲与提携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,是他艺术创作的丰收期,先后编著现代剧与历史剧五十余部,在他文艺征途上留下一串坚实而闪光的足迹。

汉帛书 牌匾

“中国民间文学”三套集成

七十年代初期张鹤龄调入邢台市工会,专事群众文化和编辑工作。十年浩劫的噩梦终成过去,拨乱反正的春风已经来临。同所有的知识分子一样,张鹤龄的精神上感到愉悦,身心上得到解脱,届时虽已步入知命之年,却焕发了旺盛的青春活力。“老牛偏知夕阳短,不用扬鞭自奋蹄”,夜以继日,争分夺秒,披肝沥胆,呕心沥血,圆满完成社科研究项目“中国民间文学”三套集成的征集和编纂任务,主编了百万字的《邢台市故事卷》,编著了长达十五万字的《周公与桃花女》和《郭守敬的故事》等多部作品,荣获省和国家的多项嘉奖。

敬业 多才 热情

张鹤龄是一位敬业精神很强的人。对工作百折不挠,精益求精,不干则已,干就尽力,严格自律,一丝不苟。搞演艺能尽快进入角色,学编导能迅速驾轻就熟,从事写作又能妙笔生花。

张鹤龄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。唱歌舞蹈,作曲弹琴,在剧团是救场救戏的多面手;诗词歌赋,舞文弄墨,在文化圈称得上才思敏捷的“秀才”。

张鹤龄还是一位热情开朗的人。心胸坦荡,直言敢谏,诚挚待人,不念小隙。性格倔强但不失厚道;为人耿直却亲切谦和。有傲骨无傲气,虽自矜但透明。如果能够读懂他的话,他还是蛮可爱的。

行书 茶室
楷书 达活泉石刻

对帛书情有独钟

近几年,张鹤龄在他经营数十年的真草隶篆取得卓著成果之后,笔锋一转,别开生面,对帛书情有独钟。他依据马王堆出土的汉帛书古拙高雅、雄健俊逸的艺术特点,潜心研究,融古汇今,力求做到“古不乖时,今不同弊”,取得了独到的艺术效果。张鹤龄的汉帛书自成一体,其作品苍浑劲力,古朴典雅,端庄灵动,舒展洒脱,给人一种墨韵酣畅、神采飞扬的震撼力。

“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”,张鹤龄的书法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,现已漂洋过海,走出国门,多次赴美、日、韩、加等世界各地展出,并被诸多爱好者索购收藏。多次参加大型书展并频频获奖,被授予“中外书画名人”,及“国际银奖艺术家”等称号。

行书 聚艺厅

喜庆华诞,恭祝长寿

收获要靠耕耘,成功要靠拼搏。张鹤龄的经历给我们一个启迪:不管人生的道路多么漫长,不管心中的目标多么遥远,先要站直了,然后朝前走!失落时不颓丧,得意时不骄纵;平庸中不自卑,成功后莫张狂。脑须清醒,心要阳光,用良善的视角接物待人,世间到处风光无限。

与张鹤龄交谊四十余年,文墨交融,心照不宣。喜庆华诞,恭祝长寿。

年逾吉寿,气清神逸不为老
欣逢盛世,墨漓笔健再创新

肖平安 邢台学院副教授 2007.06